1. 精通外语或者会外语且懂专业的人就能做同传。如果按照这种逻辑,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公民都精通两种以上的语言,应该“全民皆同传”、没有设立欧盟口译司的必要了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中国一些公司或会议组织方有时为了省钱,往往找个会外语且懂专业的人临时钻进同传厢客串一下,但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。的确,精通外语和了解专业是做好同传的先决条件,口译但并不意味着只要达到这些条件就一定能做好同传。同传需要专门的技巧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“分脑”(我以后的日志里会详细介绍)。不经过专门的技巧训练,哪怕语言天赋再高、专业知识再丰富,也很难做好。
2. 能做同传就是达到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,同传的外语水平比交传和笔译都要好。也许是因为同传难度系数比较大的缘故,大家往往不自觉地将同传与“最好”、“最高水平”画上等号,就连招聘翻译也动辄就要“能做同传的”。其实同传与交传、笔译完全不是一个系统,因为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语言转换,所以对语言质量和信息传达准确度的要求不如后两者高。
3. 同传以小时计费,因此日进斗金,收入极高。口译在同传刚进入中国市场时,国内没几个人能做,价格被炒到那么高是极有可能的。到了近几年,随着市场的规范和越来越多译员的进入,“时薪”这个概念恐怕已经不复存在了。市场上同传的一般价位是3000-8000元/天不等,口译视译员水平和经历而定(具体内容参见我之前的日志《报价的艺术》)。此外,翻译市场也有旺季和淡季之分,平均起来,一个入行5年以上的自由职业译员年收入能达到50万已经很不容易了,跟一般的外企高级白领或国企中层管理人员年薪也差不多,绝不存在年收入几百万的情况(除非某地口译市场全被一人垄断)。
4. 同传极费脑细胞,因此只能“吃青春饭”。从常识角度,年轻人的反应确实比中老年快,但年轻人在经验方面相对资深译员欠缺。市场很少愿意给刚毕业的年轻译员挑大梁的机会。按应届口译硕士24岁毕业算,一般到26岁才有可能被圈里人和市场广泛接纳,28岁左右左右渐入佳境,30岁左右达到顶峰。不同译员的口译“黄金期”也不同,有些人可能在30多岁结婚生子后就渐渐淡出口译市场,还有些人则可能以50-60岁的“高龄”依然活跃在圈里。
5. 同传应该“从娃娃抓起”,越早学越有优势。中国人普遍认为,外语越早学上手越快、掌握得越牢,作为语言学习的一种,同传应该也是如此。所以我曾见过7岁的孩子就被父母送入培训机构要求学同传。可问题是同传是两种语言在短时间内的转换,译员必须对两种语言都熟练掌握到一定程度。7岁的孩子连母语可能都没掌握好,怎能要求他做同传能?国内大部分学校是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才开同传课的,近几年也有不少本科翻译系尝试在大三或大四阶段引入同传,但内容相对简单,口译注重基础而远离实战。因此同传的学习不是越早越好,至少要在成年后对语言掌握得相当熟练了再接触,效果才会明显。